目前分類:健康 (5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84811wi7159bnb9zqrp5y  不管番茄究竟是蔬菜還是水果,它對健康的注意都是眾所皆知的,像是番茄中的茄紅素就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並且已經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胃癌、口腔癌、前列腺癌的風險,甚至還具有改善心血管疾病以及預防骨質疏鬆症等的好處;至於葉黃素則有利於眼部健康。現在番茄的好處又要再多加一項,那就是可以幫助停經後婦女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番茄可以幫助脂聯素的分泌 有助於血脂、血糖的控制

 

番茄之所以可以幫助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是因為食用番茄有助於脂聯素(adiponectin)的分泌,這種脂聯素具有調節血脂和血糖的功效,因此有助於體重的控制,而乳腺癌的發生與肥胖問題有密切的關聯,因此可以推測食用番茄對於維持標準體重以及預防乳腺癌的發生都是有幫助的。而且番茄的熱量非常低,平均100g大番茄大約只有19大卡,100g小番茄大約是30大卡,所以是很好的減肥食品。(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番茄汁能吸收到的茄紅素是最多的

 

想要達到這樣的保健效果,要吃多少番茄才有效呢?其實每天只要攝取25毫克的茄紅素,就可以增加身體10%脂聯素的分泌量,大約等於一杯的番茄汁或是2、3個大番茄。但是因為茄紅素存在細胞壁之中,所以只有透過機械式的破壞或是高溫加熱產能將番茄中的茄紅素釋放出來,我們人體也才的以吸收,因此喝番茄汁比起生吃番茄能補充到的茄紅素要高出許多,大約可以提高3倍的攝取量。

 

另外,在購買番茄汁的時候要注意其中的鈉含量,因為鈉攝取過多會導致血壓的上升,所以不適合高血壓疾病患者,所以盡量選擇無鹽番茄汁,或是自己在家用果汁機製作番茄汁是更好的。如果不敢喝番茄汁的人,番茄炒蛋、義大利麵、番茄蔬菜湯等相關的番茄料理也是不錯的選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1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2547ggjpk4akssk00sab  吃水果的好處多多,可以補充維生素、幫助消化以及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甚至還有研究顯示適量的水果能夠預防糖尿病的風險。但想要獲得這些好處的前提是,水果最好完整地吃下肚,要不然將水果打成汁,反而有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搜集三個長期研究的資料,針對水果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進行調查。研究小組分析了超過18萬7千名參與者,長達25年的飲食與健康狀況的數據,其中共有1萬2千位參加者被診對罹患糖尿病。

 

日飲一杯果汁 糖尿病風險提高21%

 

經過分析統計後,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吃兩份水果者,得到糖尿病的機率較低,特別是經常食用藍莓、葡萄以及蘋果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機率可以降低23%。相反的,每天喝一杯甚至一杯以上果汁的人,反而會提高糖尿病的危險性竟然會增加21%。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將每周喝三杯果汁改成每周吃一份水果,可以降低7%的罹患糖尿病機率。

 

為何水果可降低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果汁卻相反呢?可能是因為果汁少了果肉的纖維,因此是屬於「高升糖指數(GI)」食物的緣故。「升糖指數」代表我們吃進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吃進較高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快;低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則較慢。

 

高GI食物 容易導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國外研究指出,吃較多的高GI食物,會加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增加進食量,並促進食物代謝,大量產生脂肪,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也會影響血糖的穩定性及提高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為了健康著想,還是盡量多吃水果而非引用果汁,另外飲食也最好以低GI食物為主,以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9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質疏鬆症非一朝一夕而成的,而是長年的營養不均衡、作息不正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才會導致骨質慢慢地流失,最後形成了骨質疏鬆症。造成骨質流失的原因,除了缺乏運動、日曬太少、鈣質攝取不足,以及抽菸之外,如果飲食當中攝取過多咖啡因、鈉、磷、動物性蛋白、酒精,也同樣會導致骨質的流失。

 

 171202jrttj5tutvuru7d71.咖啡因

咖啡、茶、碳酸飲料等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有利尿的作用,會增加隨尿液一起被排出體外的鈣質含量;同時還會促進小腸中的鈣質分泌。因此建議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並且咖啡因過量不只會對鈣吸收造成影響,還有引起心悸、失眠的可能性。

 

2.高鈉飲食

根據研究顯示,當攝取的鈉含量過多,人體為了排出多餘的鈉,會損耗到鈣質,使鈣離子跟鈉離子一同隨著尿液被排出體外。換言之,一旦攝取的鈉越多,體內消耗的鈣質也越多。

 

3.碳酸飲料

汽水、可樂等等的碳酸飲料當中含有大量的磷,而當人體吸收了過量的磷之後,就會抑制到鈣質的吸收,甚至是促使鈣質的流失。因此當喝下的碳酸飲料越多,流失的鈣就越多。

 

4.高蛋白質

特別是肉類之類的動物性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會影響到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吃下了過多的蛋白質,會使得腎臟中的鈣質被排出人體外。換句話說,攝取的蛋白質越多,失去的骨質越多。

 

5.飲酒過度

酒精會對骨骼產生毒素,還會干擾維生素D代謝、甲狀腺機能減退、股細胞代謝降低、造骨能力下降,久而久之就會對骨骼結構造成破壞,形成骨質疏鬆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65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828nl6h3mbmxglm6gsh
 《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個最新的研究表明,雖然婦女患痛風的比例不高,但是婦女若是長期飲用含高果糖的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痛風的風險。

 

高普林食物吃多 容易導致痛風的產生

 

痛風是種普遍且非常難受的一種發炎性關節炎,另外也有不少的研究表示痛風與代謝症候群發生有關,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糖尿病以及提早衰亡。痛風向來被視為是一種男性疾病,因為男性患者約占95%,女性患者只占5%,但有越來越多的數據指出,痛風也是危害中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痛風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而引起的,若是攝取過多的含高普林(purine)食物,例如肉類、內臟、海產等,就會提高痛風風險。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喝太多高果糖飲料也可能會引發痛風。

 

果糖也是造成尿酸值升高的原因

 

這項研究是美國波士頓大學所進行的研究,研究團隊從「護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 Study)」項目下所新診斷出的痛風研究報告中發現,食用添加果糖的汽水與痛風的發生有密切的關聯性。雖然含糖飲料當中的普林不高,但卻含有大量的果糖,而果糖也是唯一會增加尿酸值的碳水化合物。

 

日飲一杯果糖飲料 痛風發生率達74%

 

研究團隊在排除原本就有痛風現象等問題的受試者後,總共有78,906位受試者資料適合分析飲用高果糖飲料和痛風之間的關係,並且在22年的追蹤期間共有778位受試者被診斷出有痛風。分析研究之後,研究團隊發現,隨著含糖飲料飲用量的增加,痛風發生率風險也會跟著增加。每天飲用1份含糖飲料,女性痛風發生率高達74%,而每天攝取2份以上的女性,風險則是增加2.4倍。

 

研究顯示,痛風風險主要隨著果糖攝取的增加而提高,所以推測果糖正是導致女性痛風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議已被診斷出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的女性們,最好還是盡量遠離添加果糖之飲料。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21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菸有害健康已經經過證實,現在菸害的罪名又要再多加一項,研究顯示肝癌發生與吸菸有密切的關聯。

 152927xbuqvbdali1judtr  

肝癌是台灣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不管是發生率還是死亡率都名列前茅。導致肝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慢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肥胖、化學致癌物(黃麴毒素、亞硝胺、戴奧辛)等,它們容易導致肝臟細胞發炎、肝臟組織纖維化、肝硬化,最後發展成肝癌。但現在要在肝癌的風險因素再多加一項,根據美國癌症會的報導指出,吸菸會提高肝癌的發生率。

 

吸菸對肝炎患者傷害更大

 

這是一項美國與歐洲共同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收集的125名肝癌患者的病歷,分析是甚麼原因促使他們罹患肝癌。經過分析之後,發現超過半數的患者都跟吸菸有關,至於有21%是因為C型肝炎、13%為B型肝炎、16%跟肥胖有關、10%則是酗酒而導致的。但研究人員也表示,吸菸本身並不會導致肝癌,只是會大大提高肝癌的風險,特別是那些原本就是B型肝炎、C型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炎的患者,更應該要避免吸菸,以免病情繼續惡化。

 

菸草每年約導致540萬人口死亡

 

其實吸菸對人體的危害不只如此,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因吸菸而死亡的人約有540萬人,因為菸草的使用會誘發身體多種器官癌化,包括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血癌等。而二手菸以及三手菸,則會導致支氣管炎、氣喘以及心臟疾病的發生,同時還會影響胎兒及幼兒的智能發育,因此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們的健康,最好能夠少抽菸甚至是徹底戒除菸癮。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99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三餐老是在外的人也來越多,尤其是忙碌的上班族,在家開伙、用餐的人比例越來越少。外食雖然方便又能節省時間,但是長期下來可能會在身體內埋下疾病的種子,因為外食往往熱量過高、還可能添加多餘的食品添加物,這些都是導致身體老化的因子。

 

153617jb8888damqqvzpqv  

 

如果沒有做好防護措施,長久下來這些有害物質將會給身體帶來沉重的負擔,導致皮膚變得暗沉、冒出黑眼圈或是斑點、痘痘狂冒、便秘、口臭、頭昏腦脹、難以入眠以及體重上升等。當是外食族的朋友也不必太過驚慌,只要透過以下三步驟,就可以幫你排除毒素、減輕身體負擔,避免疾病的叢生。

 

步驟一:膳食纖維幫助吸附毒素

膳食纖維就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利用靜電吸引原理,來吸附重金屬、有機化合物、膽固醇等有害物質,減少身體對這些毒素的吸收,並排出體外。

 

步驟二:酵素促進代謝加速排毒

身體當中的所有機能,包括消化、吸收、代謝、修復等作用在運作的時候,都需要消耗酵素才能夠進行。但是人體一生當中所能分泌出的酵素是有限量的,所以如果經常暴飲暴食、攝取過多的紅肉,身體就必須使用大量的酵素來幫助食物的分解。如此一來,酵素的含量就會大大的減少,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下降,不僅毒素難以排除,還容易面臨體重控制的問題。

 

所以建議多補充酵素來幫助食物的分解,這樣一來就不會消耗身體當中的酵素,新陳代謝自然就容易加快,也就能避免毒素以及多餘熱量的累積。

 

步驟三:大豆代替紅肉淨化血液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但是蛋白質不只肉類食物才有,豆類製品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豆類食物當中含有的植物性蛋白,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並且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含量又遠遠較紅肉來得低,所以建議可以多以豆類製品作為蛋白質的主要攝取來源。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521-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薑不僅僅是常見的辛香調味料,更是一種為對健康有助益的超級保健食品。生薑的好處不在於能夠提供多少的營養成分,而是因為它對身體的助益是全方面的,不僅能夠抗真菌、抗病毒,甚至還被發現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現在又有研究證實生薑能夠保護身體不受味精(MSG)等內含神經性毒素的化學物質的傷害。

 160912kombzzk77kvyuey3  

興奮性神經毒素 會使大腦神經細胞受損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味精(MSG)其實是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的物質,因為味精當中可能含有某種興奮性神經毒素,它會使神經細胞過度興奮,進而導致神經細胞受損甚至死亡,因此有誘發癡呆、抑鬱、眼疾、頭痛以及影響胎兒智能發展的可能。

 

生薑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劑 對身體有多種保健效果

 

生薑為什麼能夠保護大腦不受神經毒素的侵害呢?因為生薑中的薑辣素以及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具有強烈的抗氧化效果,因此能夠保護大腦神經不受自由基的傷害。除此之外,生薑還有助於減少腸道發炎、舒緩運動所引起的肌肉酸痛、降血壓、改善生理期不適症、治療偏頭痛以及預防癌症等多種保健效果。

 

燥熱體質者 薑不宜多吃

就中醫的觀點來看,因為生薑屬辛辣,所以寒症疾病者適當食用,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通腸健胃等溫補身體的效果。但是,生薑卻不太適合燥熱體質者服用,反而會使身體更加燥熱。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0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梨酵素(Bromelain),一般指的是從鳳梨當中萃取出的多種「蛋白酶」的統稱,能夠幫忙分解蛋白質。但鳳梨酵素的功效不只於此,根據研究研究發現,這些從鳳梨中萃取的蛋白酶還具有五大類的功效,除了大家所知的能夠促進消化幫助吸收之外,還具有抗發炎、抗癌、手術後傷口清創,以及溶解血栓等功效。

 

143652vbwxwtmqcmv4ltcv.jpg.thumb  

 

鳳梨酵素的抗發炎作用

鳳梨酵素當中的許多蛋白酶具有能夠抑制細胞產生發炎介質的功能,能進一步阻斷發炎作用的途徑。另外,鳳梨酵素也具有舒緩肌肉痠痛的療效,而且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提升身體免疫力,預防癌症

鳳梨酵素中有兩種具有抗癌功效的因子,一種能抑制細胞病變轉化成癌細胞;另一種因子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的功能,讓它找出癌細胞並殺死。因此在抑制癌細胞增長的同時,還能活化免疫細胞,提升免疫力,加強身體對癌症的抵抗力。

 

傷口清創,幫助皮膚再生

如果身體內堆積了太多的過氧化脂類物質,就會阻礙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再生能力。而酵素能清除人體內的過氧化脂類物質,還能抑制過氧化脂類物質的形成。因此鳳梨酵素具有清除傷口焦痂,促進皮膚再生,減少傷口感染的情況發生。

 

溶解血栓,預防心血管疾病

纖維蛋白的凝血功效原本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因為能夠防止受傷時血流不止的情況發生。但如果纖維蛋白的含量過高就會造成血液的濃稠度增加,甚至形成血凝塊,導致血栓或中風等疾病的發生。而鳳梨酵素能夠分解纖維蛋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液凝結和血栓的形成,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61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我們都誤會雞蛋了,很多人讓為雞蛋的膽固醇很高,所以「聞蛋色變」而不敢吃蛋料理,擔心吃雞蛋會提高膽固醇,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雞蛋絕對不是導致我們膽固醇增加的真正原因。

 

143807xeoycqufkmk9oexp  

 

比起食物當中的膽固醇 飽和脂肪酸才是真正的造成膽固醇上升的原因

 

雞蛋一顆的重量大約是50~60克,裡頭約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跟其他的食物相比確實是有點驚人,所以導致不少的人不敢吃雞蛋,因為擔心雞蛋吃多了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但是其實高膽固醇的真正始作俑者並不是「膽固醇」,而是「飽和脂肪酸」才對。

 

雞蛋並非心血管大敵 肥肉、紅肉才是

 

所以與其擔心吃雞蛋會導致膽固醇的增加,而對雞蛋避而遠之,還不如少吃點紅肉、肥肉以及蛋糕甜點,因為這類的食物當中大多含有比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所以容易刺激體內膽固醇的合成,造成血脂肪的飆升。

 

每天一顆蛋 有益身體健康

 

除此之外,蛋黃當中含有對健康有益的卵磷脂,可以幫助我們清除血液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因此反而對於維持血液的通順是有幫助的。所以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一顆雞蛋,對於健康是有幫助的;至於高膽固醇症的患者,雖然不適合多吃,但每周2~4顆也是可以的。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538-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酵素就像是生命的燃料

酵素可說是啟動人體各項化學反應的開關,分解、合成、代謝等各項工作如果沒有酵素的參與,就會變得難以進行,甚至是根本無法運作。因此當身體內的酵素減少或是功能退化的時候,身體的各項機能就無法正常順利的運作,而產生代謝障礙,各種各樣的疾病也就會隨之而來。

 

例如肥胖,就是因為無法順利的把身體內多餘的養分的代謝分解掉,長期在身體累積才會造成肥胖的。而所謂「肥胖是疾病的根源」,多少疾病是因為肥胖而引起的,像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缺乏酵素會連帶著許多連鎖的效應,千萬不可輕忽。

 

為什麼人體會缺乏酵素?

大部分的酵素是蛋白質,因此具有蛋白質的特性。當過熱,過酸,過鹼或遇上重金屬時都會使酵素產生變質,導致酵素減少,或是失去它的催化性和活性。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汙染物,加上生活飲食習慣不良、使得體內的酵素功能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導致人體內酵素被破壞或減少的原因:

 

1.環境污染:

如農藥、水質、土壤、空氣、噪音等各類汙染源,再加上長期服用藥物等都會影響酵素的作用。

 

2.高溫:

酵素很怕高溫,因此食物只要加熱超過攝氏50度,裡面的酵素就會被破壞,失去活性而無法作用。

 

3.飲食習慣:

偏食,或吃太多酸性或鹼性的食物,會造成體內的酸鹼值不平衡,進而嚴重的影響酵素的功能及作用,可說是老化的開始。

 

如何改善酵素缺乏的情形

 

●改變飲食習慣:

少吃一些會造成身體偏酸性的食物,例如肉類,以減少對體內酵素的破壞。

 

●多攝取人體所需要的酵素:

如果能多補充一些人體所需要的酵素儲存於體內,那麼體內的酵素就不會消耗得太快,各個器官的負擔也就會少一些。

 

而從外在補充酵素的方法有兩種:

 

生食

如前文所提到的,酵素遇上50度的高溫就會被破壞,所以唯有直接食用未經烹調的生鮮蔬果才能真正補充到酵素。

 

營養補充劑

雖然用生食的方式可以補充到酵素,但是我們人體所需要的酵素種類實在太多,可以生食的食物種類又有限,而且也難以確定是不是身體所缺乏酵素種類,還要顧慮衛生安全的問題。因此適當的服用酵素營養補充劑,可說是簡單又便利的方法。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611-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幾種常見的番薯種類中,紫心番薯大概是最吸引人目光的,不僅從裡到外都是鮮艷的紫色,它的保健效果也比一般的番薯來的強。現在更有研究顯示,以紫番薯代替精緻澱粉作為主食,能夠發揮調節血壓的功效。

紫心番薯  

紫番薯富含多種營養素

紫番薯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因為它含有18種容易被人體給消化吸收的胺基酸,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八種維生素,以及鈣、鐵、鎂、鉀、硒等10種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更重要的是紫番薯含有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功能的花青素。

紫番薯當中的花青素 具抗氧化以及淨化血液的功效

花青素是紫番薯之所以呈現紫色的原因,花青素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其清除身體內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C的20倍、維生素E的50倍,除此之外還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幫助血糖代謝。

食用紫番薯 幫助降血壓

日本沖繩曾經以動物實驗發現,紫番薯當中的花色苷有助於血液淨化以及調整血壓的功效。另外外國也曾經發表一項有關於紫番薯的研究,研究人員請參加者每天食用兩份紫番薯,連續四周之後再測量他們血壓,發現他們舒張壓平均降低了4.3%、收縮壓則是降低了3.5%。因此研究人員表示,紫番薯降血壓的功能幾乎跟燕麥片不相上下。

雖然紫番薯的熱量不高,每100大約只有85大卡,但它依然算是澱粉類食物,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紫番薯代替白飯、白麵、白麵包做為主食,盡量避免將紫番薯做成甜湯甜品,因為這樣一來不但熱量增加,還會攝取過多的糖分。到時候不但無助於保健效果,反而容易導致肥胖。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44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超級水果之稱的「藍莓」,它的營養價值和保健效果大大超過人們先前的認識。長時間以來,人們都熟知藍莓富含防癌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最近又有研究發現,藍莓還能幫助預防一系列腸道疾病。

155101i8w74smcha1tw4s7  

在台灣約有五千人受到腸道疾病的影響,其中以消化性潰瘍最為常見。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因為胃、食道、十二指腸受到傷害,導致黏膜產生變化的一種疾病,所以患者經常會覺得腸胃不舒服或是有灼熱感,特別是在喝完冷飲或刺激性食物之後症狀還更加嚴重。

研究表示,藍莓可以透過減輕發炎反應,來幫助舒緩腸胃道潰瘍性疾病。因為藍莓當中,富含具有抗氧化功效的類黃酮,能夠保護細胞不受損傷。另外藍莓當中的膳食纖維也具水果之冠,不僅能夠促進腸道的蠕動,還能減少大腸跟有害物質的接觸。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示若是藍莓跟優格一同時用的話,能發揮更大的保護腸道的效果。因為優格當中含有乳酸菌,是對人體有幫助的益生菌,因為益生菌能夠抑制壞菌的生長,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預防腸道疾病的產生。所以如果你打算吃藍莓來保健你的腸胃,最好搭配優格一起食用,因為這樣的保健效果是最明顯的。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54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國人飲食日益西化、肥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的糖尿病患者將近150萬人之多,並且可別以為只有中老年人才會罹患糖尿病,因為根據統計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預防糖尿病是全民都應該重視的健康問題。

102433hdl87j3ejfe8v3ic  

美國糖尿病協會公布了十大超強抗糖尿病食物,適合每個人添加到日常飲食當中,可以有效預防或改善糖尿病的症狀。而這些食物多為低GI值食物(低升糖指數),因此不會使血糖迅速飆高,有助於血糖的穩定。另外這些食物也含豐富的鈣、鉀、鎂、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都是人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因此是適當的攝取這些食物也能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但要注意像是全穀類、粗糧等富含澱粉的食物,即使對身體有益也要限制攝取量,因為這些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吃多了,還是會導致血糖的上升,不利於血糖的穩定。

十大抗糖尿病食物

(1)豆類
例如黃豆或黑豆等豆類製品,是非常好的纖維來源,只要二分之一杯就能提供人體一天所需的1/3的纖維含量。除了纖維之外,豆類還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可以代替肉類作為蛋白質的補充來源;另外豆類還含有鈣、鉀等營養素。

(2)深綠色蔬菜
菠菜、甘藍菜等深綠色蔬菜,卡洛里跟碳水化合物較低,含有豐富的纖維以及多種營養素。

(3)柑橘類
像是柚子、柳橙、橘子、檸檬等水果,富含纖維以及維生素C,且升糖指數也較低,因此建議每天適當的加入日常飲食當中。

(4)漿果類
藍莓、草莓、蔓越莓、小紅莓等都是漿果類的水果,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以及鞣花酸,特別是鞣花酸有助於調整血脂以及降血壓的功效,因此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

(5)紅薯
像紅薯這樣含澱粉的蔬菜,富含維生素A以及大量的粗纖維,且跟其他的澱粉類食物相比有較低升糖指數,因此建議適當在飲食中添加紅薯,以減少其他澱粉食物的攝取。

(6)番茄
番茄含有鐵、茄紅素、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且升糖指數低。

(7)魚類
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很好的脂肪來源。

(8)五穀雜糧
糙米、黑麥或是小麥胚芽等沒有經過過度加工的全穀物,包含了多種營養素,例如鎂、鉻、葉酸以及omega-3脂肪酸,營養價值遠遠大於精緻澱粉。

(9)堅果類
堅果類食物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提高體內的好的膽固醇,有利於心血管健康。除此之外,還是很好的鎂跟纖維的來源,並且堅果類食物還能幫助抑制食慾。

(10)脫脂牛奶、優酪乳
乳製品是很好的鈣質補充來源,如果對牛奶過敏或是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也可以選擇無糖優酪乳或優格,補充乳酸菌也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01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墨西哥的研究人員透過動物實驗發現,高濃度的味精(MSG)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細胞的壞死,影響內分泌系統的運作,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傷害腎臟以及肝臟功能。

155212zo7qfrp187rfpbqq   

味精可能含有某些神經毒素 吃多了會危害身體健康

 

味精是一種常見的化學食品添加劑,在高湯塊、泡麵、冷凍食品、調味料以及洋芋片等加工食品當中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味素之所以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危害,是因為味精當中含有一種叫做麩胺酸的成分,可能含有某些興奮性毒素,會破壞內分泌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甚至還會誘發飢餓感而助長肥胖。

 

食品添加劑會增加肝臟負擔 影響肝臟健康

 

至於味精吃多了可能影響肝臟健康,是因為所有進入身體當中的有害物質都必須送往肝臟進行解毒,肝臟把毒素的毒性給代謝分解掉之後,再由大腸、腎臟等排毒器官將其排出體外。因此長期食用味素,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肝臟容易因為負荷過重而使得肝臟解毒機能下降,肝臟的解毒功能一旦下降,肝臟細胞受容易受到毒素的侵害,進而提高肝臟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味精含有大量的磷酸鹽,也同樣會增加肝臟及腎臟的負擔,甚至還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導致血管的老化。

 

保肝 先從減輕肝臟工作量做起

 

其實不只是味精,任何的化學添加物及重金屬汙染都會增加肝臟的工作量,使得肝臟無法獲得休息,容易增加疾病的風險。因此若是想要維護肝臟的健康,首先就要盡量避免攝取過多的食品添加劑以及防腐劑,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另外還要多補充天然的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蘿蔔硫素、穀光甘肽等,這些營養素都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減輕肝臟負擔並維護肝臟的健康。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6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路可說是最簡單的身體保健方法,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糖尿病的高風險群患者,多走路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走路有助於降低併發心臟病的風險

 

糖尿病可說是最可怕的慢性疾病,因為糖尿病不但無法痊癒,若是症狀控制不當還可能會產生許多併發症,其龐大的醫療支出對於個人以及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因此若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將高血糖症狀加以控制,不但免受疾病的折磨,還能省下許多醫療支出,而多走路可能就是一項簡單又有效的控制方法,因為有研究顯示走路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高風險患者將來併發心臟疾病的風險。

 

每增加2000步 可以額外降低8%的發生率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40個國家9300多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數據報告,發現符合糖尿病前期症狀的人未來罹患心臟、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性相對提高。這項研究更為期12個月,記錄下這些參加者每天的運動量、日常飲食以及減重數據。經過分系之後,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步行2000步以上的人,在未來幾年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10%,若是每天步行數在往上增加2000步,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又可以再降低8%左右。從這個研究結果,可以看得出增加活動量對於慢性疾病的預防,確實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調整飲食習慣 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的發生

 

除了運動之外,調整飲食習慣對於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項來自歐洲的大型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以及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有助於血糖的穩定,因此可以幫助降低糖尿病以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1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運動量不足,營養過剩,血液濃稠度增高,難以流通,可能會造成血栓的形成,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想要維護心血管健康,先要從淨化血液開始。北蟲草含有多種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功能成分,因此能達到淨化血液、維護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北蟲草是蟲草是一種藥用真菌,為我國傳統名貴的中藥材之一,含多種有益於身體保健的成分,例如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醣體、SOD、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PP、維生素B12、硒、鋅、銅等,能幫助動脈擴張、防止血管受傷以及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因此對於疏通血液及心血保健有顯著的療效。

 

北蟲草的心血管保健效果

 

(1)擴張冠狀動脈

蟲草酸(D-Mannitol),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紅血球,使血液回送至心臟的量增加。而且還能降血壓,預防狹心症及心肌梗塞。

 

(2)防止血管受傷

SOD酵素可以清除體內的活性氧,是能夠保護血管不受活性氧侵害的抗氧化酵素。北蟲草含有豐富的SOD酵素,可以防止血管受到傷害,避免膽固醇轉化成過氧化脂質,不再附著於血管上。

 

(3)保健心臟,使其細胞自行活化

硒可以與活性氧作用,使其還原成無害狀態。硒的含量高的話還可以活性氧發生異常變化。

 

(4)降低血脂

可以清除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大幅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190-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度的日曬好處多多,不僅能夠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以及預防貧血等,現在有新的研究發現,曬太陽可能還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174313jca9bc5cxbrb5997  

 

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以24名健康的年輕男性為研究對象,讓他們接受20分鐘的照射助曬燈的照射,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舒張壓或收縮壓都明顯下降。

 

日曬之所以能夠發揮降血壓的功效,是因為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可以幫助皮膚釋放一氧化氮,促進血管擴張,進而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另外日曬的時間也要慎選,科學研究顯示最適合外出曬太陽的時間為上午6~10點以及下午4~5點,因為此時的日曬不會刺傷皮膚,又能達到保健的效果。

 

預防高血壓除了適度日曬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從飲食做起。根據統計國人每日的鈉攝取量都超標,遠高於衛生署建議的2400毫克。飲食當中攝取過多的鈉才是導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只要漸少鈉的攝取不論是高血壓患者還是一般人,都能有效的控制血壓。另外還要多運動,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血液中的廢棄物排出體外,達到淨化血液、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281-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預防骨質疏鬆症,大家一定都會想到補充鈣質。雖然鈣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想要阻止骨質流失,甚至是提高骨質密度,只有補充鈣質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跟其他營養素搭配服用,才能更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症。

 

能提高鈣質吸收率的營養素:

 

1.維生素D3

維生素D3是維生素D經由肝、腎臟活化而成的,是鈣質之所以能夠被人體吸收的關鍵營養素,也是補鈣時不能遺漏的重要成分。

 

  • 如何補充:10~15分鐘的日曬就能補充到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至於飲食方面,雖然含量不多,但魚肝油、鮭魚、秋刀魚、乾香菇、黑木耳等都含有維生素D的成分。

 

2.維生素K2

維生素K2具有活化「骨鈣素(Osteocalcin)」的功效。骨鈣素能夠促進骨質的生成,是一種骨質生成速率的指標。因此骨鈣素越多,骨質密度就越高。

 

  • 如何補充:維生素K2主要是由細菌而成的,而在食物當中以納豆的維生素K2含量最高。

 

3.維生素C

維生素C能夠促進體內的膠原蛋白的合成,而膠原蛋白又具有吸附鈣質的功效,更是構成骨骼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補充膠原蛋白的含量對於預防骨質流失是相當重要的。

 

  • 如何補充:櫻桃、奇異果、芭樂、草莓、檸檬等天然蔬果中都含有維生素C。

 

4.寡糖

寡糖可以腸胃對鈣質的吸收,並且減少隨著尿液被排出的鈣含量。

 

  • 如何補充:富含寡糖的食物,香蕉、胡蘿蔔、洋蔥、大蒜、牛蒡、黃豆、麥類,另外在蔬菜和豆類中幾乎都含有寡糖。

 

5.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能夠促進骨質的吸收。

 

  • 如何補充:納豆表面黏稠的部分就含有聚谷氨酸的成分。

 

6.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又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具有促進骨骼合成、增加骨質密度的功效,但以低劑量的效果為佳。

 

如何補充:豆漿、豆腐等黃豆類製品中都含有大豆異黃酮的成分。

 

7.乳鹽基性蛋白質(MBP)

乳鹽基性蛋白質能夠抑制「破骨細胞」、增加骨質密度、使骨骼年輕化再生等的功效,是一種僅存於牛奶跟母奶中的微量元素。

 

  • 如何補充:牛奶。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 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657-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太多高碳水化合物又低營養的白色食物,例如白米飯、白麵包、白麵條、馬鈴薯,對健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哈佛大學日前進行了一項實驗,發現每天吃白米飯可能增加11%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並且該項研究結果也已經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上。

 

 

 

每增加一份白飯的攝取 可能就會提高10%的糖尿病風險

 

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大陸、日本、美國、澳洲四地,一共35萬2千名參加的健康數據,並進行為期4年到22年不等的追蹤,在研究期間共有1萬3千名參加者被診斷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經過分析之後,發現白米飯食用最多的人,與食用最少的人相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55%。除此之外,每天每增加一份白米飯的攝取量,糖尿病的風險又會再增加10%。

 

精緻澱粉不利於血糖控制 因此建議多吃全穀類食物

 

許多研究都表示,白米飯、白麵包或是白麵條會導致血糖的飆升,也就是所謂的高GI值食物,這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由於白米飯能夠迅速被消化,所以我們會更容易感到飢餓,也更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營養學家都會建議我們以全穀類來代替精緻澱粉的原因,當然這也不表示我們應該從此完全杜絕白色碳水化合物食物,而是嘗試以糙米、粗糧代替白米飯,將每周吃白色碳水化合物的次數降低到一、兩次左右。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439-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飲酒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但殊不知酒精對某部分的人可能傷害更大,使得高血壓的發生機率大為提升。特別是那些幾杯黃湯下肚,臉色就迅速泛紅的人,很可能就是高血壓的高風險群。

 105204quuchbbeobcru00o  

酒後臉色泛紅 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更大

 

根據《酒精中毒:臨床實驗研究》(Alcoholism:Clinical&Experimental Research)十一月號雜誌的報導,一項由韓國研究小組所主持的實驗,研究人員更收集了1700多份的醫療紀錄,經過分析之後發現,酒後臉色泛紅的人比起酒後臉色沒有改變的人,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更大,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會更高。

 

臉色泛紅 是一種對酒精的不耐受性症狀

 

酒後臉色泛紅一向被視為是一種對酒精的高敏感性表現,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對酒精的不耐受性表現,因為這類型的人天生無法順利地分解酒精的代謝物─乙醛。

 

研究人員也表示,可以將酒後臉色容易泛紅作為一種高血壓危險群的警訊,表示這類型的人酒精耐受性較低,身體也比較容易受到酒精的傷害,因此飲酒所引發的高血壓風險也會比一般人來得更高。

 

預防高血壓 應從日常飲食著手

 

除了酒精之外,另外像是高鈉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腎臟疾病、睡眠不足、壓力過大、吸菸、肥胖等也都是誘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因次想要預防或改善高血壓症狀,最好的方式還是從作息以及飲食習慣著手。

如此重要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 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00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