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 (5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水亮白皙的肌膚,在台灣已經成為審美標準之一。許多美眉為了讓皮膚更加白皙透亮,透過各種手段,包括昂貴的保養品跟保健食品,甚至是微整形等方式來護膚美白。但是水噹噹的肌膚,絕非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堅持五大美白習慣,才能擁有白皙美肌。

1、一定要防曬
美白第一步,就是要先做好防曬。一般來說,上班上學通勤等日常活動的時候,只要選擇SPF30、PA++的防曬產品已經足夠。如果要長時間在室外走動的話,例如體育課、郊遊、去海灘等,最好使用SPF50、PA+++以上產品,並且在出門前30分鐘前就要塗抹。

但是防曬乳可不是塗一次就夠了,日常使用可以在中午時補塗防曬,戶外活動則應該一小時補一次。太陽太大的時候,最好穿外套、戴帽子或撐陽傘。

2、補充維他命C
維他命C永遠是肌膚的最好朋友。維生素C具有抑制黑色素,淡化已形成之斑點,改善皮膚暗沉以及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等功效。

3、吃美肌食物
杏仁、綠茶、鮭魚、番茄、莓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跟營養素,可以使肌膚更加健康,將低紫外線的傷害。

4、愉快的心情
壓力跟負面情緒會導致自由基增加,加速肌膚的老化。所以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令肌膚的新陳代謝正常,毛孔呼吸也通暢,此時在搭配營養訴的補充,才是美肌的關鍵。

5、認真清潔肌膚
如果肌膚清潔不夠徹底,彩妝、油脂跟髒污就會堆積在肌膚毛細孔,之後滲透到肌膚細胞,逐漸形成黑色素,令肌膚黯淡無光。因此,認真清潔肌膚,定期去除老廢角質,才能讓美白肌膚事半功倍。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20-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歲是寶寶黃金成長期,父母也都會格外關注寶寶的健康跟發育情況,特別是如果沒有好好關注腸道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寶寶一輩子的健康。

寶寶的黃金成長期,是一生中營養需求最大的時期,但是不論是多麼優質的營養素,如果沒有好的腸道吸收力,也無法轉換成對寶寶有益的物質。所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腸道,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

腸道健康與否,取決於腸道是否有正常的菌群。由於新生兒的腸道是無菌的,最早接觸到的菌株是來自於媽媽分娩和母乳喂養過程中,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人提倡自然產跟餵母乳的原因。

想擁有健康腸道,需要腸道守護者「益生菌」的幫助

除了自然產跟餵母乳之外,能幫助寶寶嘗到增加優質菌株的最好方法就是補充役生菌。益生菌是具有健康療效、能夠改善宿主菌叢生態以及產生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的總稱。

補充益生菌,不只能幫助寶寶建立健康腸道菌群而已。還具有改善寶寶消化不良、緩解腹瀉、促進食慾、幫助營養素吸收等功效。除此之外,因為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都聚集在腸道的關係,所以補充益生菌還能幫助刺激免疫力提升,甚至還能調節體質,降低過敏疾病的發生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一人吃兩人補」,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攝取,可是會大大的影響自己的健康跟寶寶的發育。國民健康署提醒各位準媽媽們,千萬不能忽視碘及葉酸的補充,因為碘跟葉酸是寶寶大腦的守護者,幫助腦部中樞神經正常發育,攝取足夠的碘跟葉酸能讓寶寶「頭」好壯壯,健康長大。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19~44歲的女性,有39.5%的人碘攝取不足9.1%的女性葉酸攝取不足。懷孕初期,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碘跟葉酸,會影響寶寶中樞神經的發育,提高神經管缺陷、無腦等先天性畸形的風險性,嚴重者甚至有死胎或流產的危險。

再加上,胎兒其實從媽媽懷孕第三週開始腦部跟中樞神經就已經逐漸發育,所以建議所有女性朋友,應該平時就要注意碘跟葉酸的補充,要不然等到發覺懷孕才要開始補充碘跟葉酸,其實已經有點為時已晚。

碘跟葉酸的健康小百科

一、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不可缺乏的成分之一,更是調節新陳代謝跟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如果孕婦沒有攝取足夠的碘,除了容易感覺疲倦、畏寒以及甲狀腺腫大之外,更會流產、死胎、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風險性,寶寶也容易有新生兒呆小症、聾啞、智商和認知功能發展遲緩等問題。

※碘的建議攝取量:
國民健康署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每日要攝取140微克碘,孕婦跟哺乳期女性每日更應該補充200微克及250微克的碘。想要攝取足夠的碘,日常飲食可以多食用海帶、紫菜、貝類、海魚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二、葉酸
葉酸會影響胎兒的腦部脊髓發育,孕婦葉酸攝取不足,胎兒容易有神經管畸形,脊柱裂及無腦等先天性神經管缺陷的風險。除此之外,由於葉酸還有幫助細胞分裂和DNA合成等功效,所以孕婦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葉酸,也可能造成貧血、虛弱、疲勞等問題。

※葉酸的建議攝取量:
國民健康署建議成年女性平時應該補充400微克的葉酸,準備懷孕跟懷孕期間更應該增加到600微克。綠葉蔬菜、黃豆及其製品、瘦肉、肝臟跟柑橘類水果,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建議大家平常要均衡且適量的攝取這些食物。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8-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衛服部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銀髮族,罹患輕度以上失智症的比例約為5%,相當於2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罹患輕度以上失智症。

國際失智症協會與多位失智症專家共同完成的2014年全球失智症報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4)表示,想要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最重要的就是戒菸、控制三高以及避免心血管疾病。

為了提高民眾對於失智症重視,以及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國民健康署呼籲落實下列五大行動:

行動1:健康飲食,多蔬果

多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更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該要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高鈉的食物,並且多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行動2:規律運動,有活力

運動可增進健康、延緩老化,讓身體更有活力!建議大家,每週應該保持150分鐘以上的運動習慣。並鼓勵大家在生活當中的零碎時間,增加身體的活動量,比如少搭電梯、手扶梯,多爬樓梯;搭大眾工具通勤的時候,提前一兩站下車,增加步行的時間等。

行動3:主動戒菸,保健康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吸菸有害心血管健康。而且戒菸永遠不嫌晚,因為從戒菸的第一天開始,對身體健康就能發揮正面效應。

目前各縣市已經有超過一千八百多家醫院有提供戒菸門診,民眾可以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治菸癮的藥物治療(如貼片、嚼錠等)。另外政府也有提供戒菸專線,由專業諮詢人員進行一對一電話訪談,協助來電者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透過戒菸專線協助,戒菸成功率超過兩成。

行動4:節制飲酒,不過量

飲酒過量,不但會提高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值,也會造成血壓的上升、心律不整等問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男性每天飲酒量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應該控制在1個酒精當量以下。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


行動5:定期檢查及控制三高,不可少: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控制三高以及保持健康身材體重著手。民眾可以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健康檢查,降低慢性病風險。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40~64歲民眾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檢服務,包括有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售的酵素產品越來越多了,但是到底為什麼要補充酵素呢?補充酵素對身體又有甚麼幫助呢?

原因一:環境汙染
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當中,充斥著工業跟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除此之外農藥的殘留、食品添加物的濫用、重金屬汙染等,都會造成體內酵素的大量消耗。

原因二: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
壓力過大、睡眠不足、不健康飲食習慣,更是導致體內酵素流失的根本原因。特別是熱炒、油炸、燒烤、烘焙等高溫烹調方式,都會將食物當中原有的酵素破壞殆盡,因此我們很難從日常飲食當中補充酵素,反而需要消耗體內存貯的酵素去消化分解食物。

原因三:年齡的增長
我們人一生當中,身體所能產生的酵素是有限的,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酵素也會開始從從旺盛漸漸變為不足。可以當我們食用一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的時候,如果沒有酵素的幫助就無法順利分解食物,如此一來就會更加劇酵素的缺乏,漸漸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簡單來說,在外在環境跟生理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使得體內的酵素越來越缺乏,酵素不足的健康問題也會接踵而來,包括肥胖、皮膚粗糙、便祕等。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從外在補充酵素,才能解決這些健康問題。

但是上述也提過,由於我們偏好高溫烹調過的食物,除了水果跟沙拉之外,其他的食物酵素補充來源幾乎沒有。還好,現在市售的酵素保健食品很多,定期補充就可以預防酵素不足引發的健康問題。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密處發炎,是許多婦女難以啟齒的困擾。主要是因為台灣天氣悶熱潮濕,如果內褲又沒有清洗乾淨、喜歡穿緊身褲等,就會提高細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因而引發感染的風險。

私密處發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炎症可能會蔓延到其他器官,造成交叉感染,對於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跟新陳代謝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對身體健康危害深遠。

想要預防私密處感染,首先要戒除四大生活壞習慣,才能遠離感染風險。

容易導致私密處感染的四大壞生活習慣

一、內褲跟襪子一起洗
因為襪子上潛藏許多壞菌,所以如果將內褲跟襪子混再一起洗,內褲容易沾附到壞菌。除此之外,很多女性喜歡在洗澡的時候,順便一起手洗內衣褲,然後直接晾在浴室裡。但浴室溼氣重,內褲容易滋生細菌,建議還是要拿到太陽底下曝曬或是烘乾,才能徹底殺菌。

二、避孕藥的濫用
避孕藥中的雌激素有促進黴菌生成菌絲,容易提到私密處感染的風險。這時候。

三、愛穿緊身褲
太過貼身、無法透氣的褲子,會使私密處的溫度跟濕度增加,又悶又熱的環境,可說是細菌滋生的最佳溫床。

四、 經常使用護墊
護墊透氣度不佳,容易讓私密處過於悶熱潮濕,增加細菌孳生的風險。

預防私密處感染:補充益生菌
想要降低私密處感染的風險,除了將內褲清洗乾淨、少穿緊身不透氣褲子、使用護墊之外,補充益生菌是很好的預防之道。益生菌可以釋放能殺死某些壞菌的天然抗生素,幫助達到陰道菌群平衡,使陰道感染症狀得以舒緩。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21-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神花在過去被視為養氣活血的滋補品,是漢方經常使用的藥材之一,具有清熱、解渴、降血壓等功效。更有研究表示,因為洛神花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以及有機酸,所以能減少病菌沾黏,降低女性私密處感染風險。

經常憋尿 是女性容易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根據統計,平均每六位女性當中,就有一位曾經發生過泌尿道感染,特別是懷孕婦女更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群。主要是因為台灣女性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平時飲水量不足,又習慣性喜歡憋尿,導致尿液在膀胱停留太久,提高細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因而引發感染的風險。

每天服用洛神花 抗菌效果高達七成

法國曾經曾經針對一年內至少有八次泌尿道不適或感染的60~90位女性進行臨床實驗,研究人員每天讓參試者攝取洛神花萼萃取物,六個月之後發現改善的程度高達77%,因此認為洛神花具有優秀的抗菌效果。

除了洛神花外,蔓越莓也以能「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聞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研究證實,一天內食用蔓越莓產品2次以上,可減少感染泌尿道機率,原因是裡面花青素,使尿道內皮光滑細菌不易附著,比沒有食用蔓越莓者能夠降低38%到50%的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因此,洛神花與蔓越莓可說是目前證實,能夠有效預防女性私密感染的二大聖品。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7-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犯胃病、腸胃不適嗎?而且不管吃多少藥,症狀都不見好轉,症狀甚至還越來越嚴重,腹瀉、腹痛的次數反而變多了。這時候,你需要的可能不是腸胃藥,而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什麼呢?生活中,細菌可說是無所不在,腸道中也大量的細菌與人相安無事的和平共處,帶卻有少數的「壞細菌」會帶給帶來身體麻煩,引起不適症狀。當然,腸道內也有一群友好細菌會願意成為天行道的英雄,守護人體的健康,那就是「好菌」。

當腸道中「好菌」比例下降時,就會出現菌群失衡的現象,引起腹瀉、過敏、消化不良、免疫力變差、疲倦無力等一系列腸胃道不適病症,人體的健康也會亮紅燈。

是甚麼導致腸道內的「好菌」減少的呢?包括速食飲食習慣、環境汙染、精神壓力以及「抗生素」等西藥的過度使用等。抗生素跟消炎藥在殺死壞菌的同時,會連同好菌也一併殺死,長期服用的抗生素及消炎藥會破壞腸道菌叢生態,不僅會使得腸道功能的退化,嚴重者甚至會使得腸壁薄弱出血。

如果嬰幼兒、孕婦、銀髮族等體弱族群,出現腸道菌群紊亂,又沒有及時調整,連帶著身體其他器官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想要預防腸道菌群紊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補充益生菌。益生菌對腸道的作用相當於「以菌制菌」,通過增加嘗到「好菌」的定植,讓它們去改變菌群生態,以及打擊腸道「壞菌」。

補充益生菌身體的正面效益

1.改善腹瀉
某些益生菌能夠產生乳酸及抑菌素,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改善腸道生態,幫助腸道建立優勢菌叢。

2.幫助消化
不少的益生菌都會分解出消化酵素,可以幫忙人體消化、吸收食物。

3.改善過敏
過敏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發展不平衡而導致的,某些益生菌則能透過調節免疫系統,減輕過敏性的發炎反應,使過敏症狀得到緩解。

4.提升免疫力
人體75%的免疫組織都集中在腸胃道附近,因此維護腸胃道的健康就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並且加強對病毒的抵抗力。

5.預防便祕
益生菌能夠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7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年期過後,女性更要留意身體健康。因為根據統計,女性過了更年期之後,三高發生還是腹部肥胖的比率,都比男性來得更高。

更年期後女性三高發生率大大增加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必經過程,根據統計有六成的女性在45至54歲之間會經歷經期不規律或停經等更年期變化,55至64歲之間女性的比例更高達九成。

根據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45至64歲女性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發生率,是35至44歲女性的1.7倍、2倍與2.2倍,三高問題更是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除了三高之外,腹部肥胖是更年期女性另一個必須重視的健康議題。因為50歲以上的女性,腹部肥胖的比例竟然超過五成,甚至還遠高於男性。腹部肥胖,不但會影響身體代謝,還會提高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上升、胰島素阻抗等問題。

三高問題,再加上腹部肥胖,使得更年期女性成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臟病等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為了提高更年期後女性對於慢性病預防的重視性,國民健康署表示採取下列六招健康守則,就能有效降低更年期後女性的三高、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第一招健康飲食:
少油、少糖、少鹽飲食及「天天五蔬果,三餐飲食聰明吃」的健康飲食原則。

第二招養成運動:
每週至少三次,累積至少150分鐘以上的身體運動時間。

第三招控制體重:
民眾可以利用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教導民眾如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法。

第四招定期篩檢: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檢服務,包括有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的篩檢。

第五招規律服藥:
已經罹患慢性疾病的婦女,務必按時就醫且規律服藥,請莫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

第六招保持心情愉快:
壓力是慢病性的隱性因子,所以建議學習情緒管理,並培養戶外休閒活動。如果遇到無法調節的情緒問題,除了找家人、朋友傾訴心事之外,也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或社福團體協助。另外國民健康署也有提供諮詢服務專線(0800-00-5107),提供民眾症狀評估與健康照護的建議。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檸檬水是近年來最夯的飲品之一,網路上甚至流傳天天喝檸檬水,甚至可以調整體質、美白、抗癌、治感冒、抗過敏等效果。雖然檸檬裡面還有不少營養成分,但是大多數的的偏方療效大多毫無醫學根據,天天喝檸檬水反而有腸胃的可能。

檸檬酸刺激胃壁黏膜及胃酸分泌,有些人甚至喝到胃痛,腸胃不好的人,甚至可能會出現、胃酸逆流,導致火燒心、乾咳等症狀。

另外,有些民眾甚至會用熱水泡檸檬,但是檸檬皮含有一種叫鞣質(俗稱單寧酸)的成分,具有收斂作用,長期飲用容易造成腸胃收縮糾結,熱水更會讓外皮鞣質大量釋放,更加劇胃痛及胃酸逆流症狀。

檸檬四大謠言

1.熱可熱加檸檬可治感冒?
錯!加熱會使檸檬當中的維他命C、葉酸、植化素被破壞,目前也沒有任何醫學可以證實熱可熱加檸檬具有治療感冒的效果。

2.蜂蜜檸檬水可改善過敏?
錯!過敏的原因是因為免疫力發展不平衡所造成的,蜂蜜檸檬水不具有任何調節免疫系統的效果,自然也無法改善過敏。想調節過敏體質,最好先找出過敏原,再搭配減敏療法慢慢調整體質。

3.檸檬水能減肥?
錯!雖然檸檬搭配料理能去油解膩,但想要成功減重,少吃多動、增加基礎代謝、鍛鍊肌肉才是不二法門。

4.檸檬水能美白護膚?
錯!雖然檸檬含有能美白護膚的營養素─維他命C,但是每100公克的檸檬最多含有27毫克的維他命C,比柳丁、橘子、葡萄柚、奇異果都還得更少。想要美白養顏美容,每天至少要攝取500毫克的維他命C,單靠檸檬水是遠遠不夠的。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胖體質的人經常抱怨,「為什麼有些人怎麼吃都吃不胖,我只喝水也瘦不下來?」

當然,這種講法過於誇張。因為人的體重跟體型,取決於「機體收入」跟「機體支出」之間的平衡。機體收入,指得是人體從飲食當中攝取的熱量;機體支出,則是指人體消耗的能量。

當攝取的熱量,大於消耗的能量,多餘熱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囤積在身體裡,也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醫學研究也證實,人體肥胖與身體內「脂肪代謝酵素」含量的多寡、活性強度有直接關聯。因為身體的脂肪,無法自行轉化成能量被消化,只有藉有「脂肪代謝酵素」的幫助,才能使脂肪酸進入線粒體進行β-氧化,轉化成能量被身體消耗代謝。

簡單來說,當身體的酵素含量不足的時候,脂肪就難以進入線粒體,也就無法被消耗代謝。這樣一來,無論我們如何節食、運動,都無法消耗脂肪,最終形成易胖體質,越吃越胖。

因為身體的酵素是有限的,所以當身體的酵素開始缺乏的時候,就只有依靠外在的補充了。經常補充酵素,才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能量的代謝。除此之外,補充酵素還有助於維持體內環保、幫助細胞吸收養分、促進老舊廢物讓身體從裡到外煥然一新,養顏美容又捍衛人體健康。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惱人的痘痘,怎麼看怎麼礙眼,實在很難忍耐不去擠它。但是可別輕忽擠痘痘這個動作,弄個不好反而會搞得自己滿臉豆花。

錯誤的擠痘方法會毛孔變形,留下痘疤

當我們過度擠壓痘痘時,會對周遭的肌膚造成傷害,導致肌膚發炎。另外,擠痘痘還容易導致黑色素的沉澱,形成痘疤。

擠痘痘的正確五步驟

1、 雙手要先清洗乾淨:
手上的細菌很多,為了避免在擠痘痘的過程,造成肌膚二次細菌污染,引起肌膚發炎,所以在擠痘痘前一定要先把手清理乾淨。

2、 清潔肌膚、軟化角質:
肌膚的表層有許多髒污、細菌跟老廢角質,先清潔跟去角質,可以減輕肌膚壓力,更輕鬆地擠出痘痘。但千萬不要在臉還很潮濕的時候就擠痘痘,因為此時的肌膚較為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留下痘疤。

3、 消毒器具:
擠痘痘時,最好使用痘痘棒,而且擠痘痘前一定要先把工具消毒乾淨。使用方式是,將痘痘棒的圈圈部分對準已經化膿的痘痘上,然後輕輕地的壓下去,千萬不要過度擠壓。另外囊腫型青春痘,千萬不要隨便亂擠,最好尋求皮膚科醫師的治療。

4、 斬草除根:
有時候用痘痘棒,也無法把膿跟粉刺清除乾淨,所以最後可以將指腹放在痘痘旁邊,輕輕地朝痘痘紅腫的部位往下往內壓。

5、 收斂毛孔:
擠完痘痘後,為了避免細菌擴散,污染其他肌膚,引發炎症或痘痘的再次長。請在傷口上擦上2.5%或5%的過氧化苯,或是等傷口癒合後再擦上1%或2%的水楊酸產品,這樣才能消炎收斂毛孔,防止痘痘再次形成。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9-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已經過了青春期,為什麼臉上痘痘還是冒個不停呢?痘痘的產生,可不只是因為油性肌膚所造成的,除了體質之外,生活當中的許多壞習慣更是導致痘痘的元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引起女性痘痘的因素,還你健康好膚質。

痘痘的八大元兇
  
NO.1內分泌失調
不少女性在生理期的前幾天,臉上痘痘會突然暴增,特別容易長在下巴部位。這是因為生理期會影響到女性的內分泌,內分泌失調就容易長出痘痘。
  
NO.2便秘
便秘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順利排除,這些毒素就只能靠其他途徑排除,因為皮膚也是身體的排毒器官之一,所以當毒素聚集在皮膚部位的時候,就容易導致毛孔粗大、痘痘暴增、肌膚過敏等肌膚問題。
  
NO.3壓力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考試將近,或是工作生活遇到挑戰瓶頸的時候,痘痘都會冒得特別厲害。這其實是因為當人感覺緊張焦慮的時後,會導致身體的自由基增加、荷爾蒙產生改變,身體容易發炎,造成壓力痘冒出。
  
NO.4刺激性的飲食
例如麻辣、油炸類食物,或是一些吃了會上火的食物,包括花生、芒果、荔枝等,都可能引起痘痘的產生。
    
NO.5油性肌膚
不可否認的油性肌膚,比起其它膚質都更容易引起痘痘。特別是到了夏季,如果水油分泌不平衡,更容易引起痘痘,毛孔粗大的問題。

NO.6清潔不乾淨或過度清潔
如果臉沒有清洗乾淨或定期去角質的話,容易導致油脂、老廢角質以及細菌髒汙的堆積,結果引起發炎現象,容易長出痘痘。另外,過度清潔以及去角質太多頻繁跟用力,也容易造成肌膚反彈性出油跟發炎,對於抗痘也沒有幫助。

NO.7天氣悶熱
皮膚科醫師表示,每次到了夏季,痘痘肌患者會比往常增加三成左右。主要是因為高溫跟濕氣,都會導致皮膚油脂的分泌,因此更容易長痘痘。

NO.8接觸肌膚的器具不乾淨
舉凡枕頭、棉被、口罩、粉撲、刷具等,都容易充滿細菌,讓肌膚發炎,簡直就是製造痘痘的溫床。所以這些會接觸到肌膚的用品,都需要定期清洗才行。

以上就是容易引起痘痘的風險因素,所以想要抗痘的話,就需要杜絕這些風險因素,這樣遠離痘痘的煩惱。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10-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已經過了青春期了,臉上痘痘還是冒不停嗎?其實會長痘痘,不僅僅是因為火氣大,更多是因為暴飲暴食、愛吃油炸甜膩食物、睡眠不足、缺乏運動、洗臉卸妝不徹底等原因,使得體內跟皮膚累積過多毒素才引起的。

所以想要徹底跟痘痘肌說再見,就必須先排除體內毒素才行。以下是五大去鬥排毒法,幫助大家重返完美無瑕的肌膚。

抗痘,先從排毒開始

五大排毒方法

(1) 食物排毒法
食物中的某些礦物質、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有助於降低有毒物質的毒性;另外膳食纖維也具有吸附毒素的效果,可以減少毒素的吸收並將毒素排出體外。

(2)運動排毒法
排汗也是排除毒素的途徑之一,而運動可以增加排汗的機率,除此之外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及提高心肺功能。運動時謹記「333」原則,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另外,記得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每天約2000CC的水,因為毒素也可以經由尿液排出。

(3)淋巴排毒法
藉由按摩淋巴腺來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4)斷食排毒法
這種療程須以醫師討論,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為佳。這種方式是自癒法的方式,增加身體抵抗力。

(5)竹炭微粒排毒法
竹炭微粒是一種包覆型態的活性碳,以外觀來說肉眼觀察就是一粒一粒的小黑粒。他的外膜可以控制在人體的大腸段才會崩解,以達到定位標靶的目的,當外膜崩解了以後,裡面的微米化碳粉會開始與大腸段的毒素做結合。然後排出體外。這個目的就是避免肝膽排出的毒物又被循環經由腸壁吸收進入身體的方法。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8-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進入六月之後,不但氣溫開始逐漸升高,連帶著腸病毒的疫情也跟著急速攀升。由於大部分的幼童抵抗力不足,所以病毒很容易就快速傳播,一不小心甚至還有致命的風險。

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
腸病毒患者在發病的前幾天,在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以發現病毒,也具有傳染力。通常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強,患者的腸道會持續釋放病毒,時間可以長達8~12週。

●腸胃道:吃進被汙染的食物或水

●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

●其他: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

腸病毒的防治之道
由於腸病毒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或疫苗,所以防治腸病毒的唯一途徑就只有「預防」。

●避免接觸感染者,特別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以及保持室內通風。

●疫情高峰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增強免疫力。增強免疫力的方法有兩個,就是哺餵母乳跟補充益生菌。

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成長因素及干擾素等能抑制細菌及病毒滋生,並且含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及中性白血球以吞噬細菌,能夠有效增加嬰兒免疫力。

至於益生菌的部分,由於腸病毒會附著在腸道,所以如果能增加腸道中的好菌、建立優勢菌叢,就能抑制壞菌的滋生以及減少病毒的附著機會。另外,益生菌可以幫助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強化人體對於病毒的抵抗力,降低腸病毒的發生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0-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炎炎夏日裡,幾乎人手一杯手搖杯、罐裝汽水。但你知道嗎?你手中這杯消暑的冷飲,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危機。根據《每日郵報》最新刊登的研究報告,含糖飲料跟碳酸飲料,不只是會帶來蛀牙、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健康風險而以,一年甚至還會奪走18萬4000條人命。

《每日郵報》所刊登的,是一份來自循環雜誌(Circulation)上的研究,研究人員透過分析51個國家共計61萬人健康數據,發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三大疾病的產生皆與「糖」息息相關,全球每年因為「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而失去性命的民眾,分別有13萬3000人、4萬5000人以及6450人之多。

過去對於含糖飲料以及碳酸飲料對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其實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已經有不少研究主張,含糖飲料會提高憂鬱、腦部記憶、注意力不集中、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代謝症候群、失智等病症的風險。

至於碳酸飲料的部分,早前已經有研究發現,每天喝一罐碳酸飲料,細胞平均會提早老化4.6年。除此之外,還會導致牙齒的酸腐、增加副甲狀腺素分泌以及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如果成年人跟兒童每日每日糖攝取量應該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甚至進一步地減少至5%以下或每天不食用超過25克(6茶匙)的糖,有助於抑制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的發生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健康的消化系統,需要讓「好細菌」戰勝「壞細菌」,讓腸道菌群維持平衡狀態。可是壓力、過度疲勞、抗生素的濫用、疾病、老化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會殺死腸道裡的好菌,打破這種平衡,提高疾病的風險。

「腸」命百歲的10tips

一、控制熱量的攝取,少量多餐,少吃消夜。

二、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衛生署建議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5g,建議每天多吃全穀物、粗糧、豆類、蔬菜跟水果。

三、每週吃3~5次的魚類料理。

四、少吃脂肪含量高、煎炸以及鹽分過高的食物。

五、維持健康體重,正常成年人的BMI值應該控制在18.5~24之間。

六、瘦肉、白肉、植物性蛋白(大豆)比紅肉跟肥肉更加健康。

七、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咖啡因、酒精的飲料。

八、不要暴飲暴食,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

九、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運動、不菸不酒。

十、定期補充益生菌跟水果酵素,幫助維持腸道菌相的平衡,還能促進消化、預防便秘、改善過敏體質。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6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肌膚水噹噹,不少愛美的女性直覺想到就是「補充膠原蛋白」。但是許多市售的膠原蛋白產品,分子量過大,其實不容易被人體有效吸收。除此之外,膠原蛋白最好要搭配維他命C一起補充,這樣不但才能有效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生成,養成水噹噹的美肌。

膠原蛋白不足 肌膚會失去彈力出現細紋

膠原蛋白是人體中必須的結構性蛋白質,同時也是維持肌膚、頭髮、指甲健康生長的重要營養素。具有保護關節、傷口癒合、血液凝結、鈣化等作用,也是維持肌膚彈力的重要物質。當身體內缺少膠原蛋白的時候,皮膚會因為乾燥、失去彈性,導致皺紋、細紋的產生。

小分子的膠原蛋白胜肽才能有效吸收

所以為了養顏美容,不少愛美人士每個月都會花大錢補充膠原蛋白。但是,市售的膠原蛋白多來自於豬皮等食材,這樣的膠原蛋白通常分子量較大,即使吃下肚也難以被人體吸收利用。一般來說,分子量小於2000dalton的膠原蛋白胜肽,人體才能有效吸收利用。

膠原蛋白的形成 必須要有維他命C的幫助

除了膠原蛋白之外,更重要的是維他命C的補充。因為日本的研究發現,同時補充膠原蛋白與維他命C,比單一食用膠原蛋白,更能改善皮膚狀況。因為維他命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輔酶,也就是說必須要有維他命C的存在,膠原蛋白才得以形成。再加上維他命C也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肌膚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攻擊,避免膠原蛋白的老化流失。

所以在購買膠原蛋白產品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膠原蛋白的分子量之外,還要注意裏頭是否添加足夠的維他命C。建議,每天攝取的維他命C至少要500毫克,才能達到養顏美容的效果。

膠原蛋白一天2000毫克即可 吃多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

那麼,膠原蛋白是吃越多越好嗎?其實一天補充2000毫克的膠原蛋白胜肽就足夠達到美肌的效果了。因為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所以吃多了,不但會轉化成脂肪在體內囤積,還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01-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糖」時代來臨,台灣糖尿病患一直居高不下,在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排行第四,平均每四小時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

主要是因為許多糖尿病病患疏於控管病情,所以容易導致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包括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冠心病、腦中風、失明、截肢等。其中,慢性腎臟病的併發率最高,視網膜病變盛行率也有26.5%之多。

國民健康署建議,糖尿病友可以從七個指標來檢視是否做好糖尿病的控管,包括糖化血色素、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醫囑按時服藥、眼底檢查、足部檢查及腎功能檢查等。這樣一來,才不會因為糖尿病控制不當,導致病情的惡化,甚至併發症的產生。。

想要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掌握「自我控制ABC+DEFG健康管理」守則

(A)糖化血色素(A1c)低於7%以下,每3個月檢查1次。

(B)血壓(Blood Pressure)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olesterol)低於100mg/dL,每年至少檢查1次。

(D)遵醫囑按時服藥(Drug)。

(E)眼(Eye)底檢查,每年至少1次。

(F)足(Food)部檢查,每年至少1次。

(G)每年至少檢查1次尿液微量白蛋白,定期偵測腎臟功能(eGFR)。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8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式脂肪,是一種加工過的植物油,但是卻比飽和脂肪更加不健康!研究發現,每天即使只攝取少量的反式脂肪,也會讓血液中膽固醇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3%。

反式脂肪是所有脂肪當中,對心血管傷害最大的一種。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每天只要攝取約4~5公克的反式脂肪,就足以讓血液中膽固醇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3%。

因為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增加總膽固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反而會降低,結果提高HDL的比率(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強力危險因子)。

除此之外,反式脂肪還會促進系統性的發炎反應、降低血管的彈性,都是誘發粥狀動脈硬化心臟病、心因性猝死、糖尿病和心臟衰竭的獨立危險因子。所以才說,反式脂肪可說是心血管的大敵。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取的反式脂肪不得超過總熱量的1%。舉例來說,體重60公斤的人1天平均約攝取量1800大卡的熱量,反式脂肪攝取量上限就是2公克。但是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在2025年前應該完全停用反式脂肪,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跟糖尿病的風險。

如何才能杜絕反式脂肪

1.購買商品的時候,請仔細留意營養標示,選擇反式脂肪含量「0」的食物 。

2.少吃烘焙食物、酥炸食品(炸雞、鹽酥雞等)、有餡的糕點餅乾以及酥皮的點心,因為越是精緻、酥皮越多的點心食物,越有可能使用氫化植物油製成。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8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