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 (5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近30年,肺癌人數暴增了8倍之多。再加上,肺癌發現的時候通常病情都已經是中晚期,使得肺癌的癌症死亡率長年高居榜首。由於肺癌早期難以出現徵兆,所以遠離肺癌的最好方法就是「預防」。

預防肺癌的五大重點

1 、遠離菸草
肺癌的最大危險因素就是菸草,所以有吸菸習慣的人,為了健康著想請盡早戒菸。

另外,連二手菸也不可掉以輕心。根據台灣的統計,肺癌患者當中不吸菸的男性占三到四成,不吸菸的女性則高達九成,因此肺癌不是只有吸菸者才需擔心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關心的健康議題。

2、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除了香菸煙霧之外,汽機車排放廢氣、氯氣、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也會傷害我們的肺。所以平時出門的時候,請戴上口罩。

3、提升抵抗力、免疫力
任何疾病的發生,與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的關聯,肺癌也不例外。我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減少精製糖的攝取、運動、日曬以及營養素的補充,來幫助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特別是益生菌、葡聚多醣體、維生素D等三種營養素,更是強化免疫力的重要關鍵。

4、保持運動
運動不只有助於控制體重,許多的研究也都表示,運動對於乳腺癌、結腸癌、肺癌的預防有特別顯著的影響力。除此之外,久坐不動者,會因為腸道缺乏蠕動,使腸內滋生細菌及累積毒素,進而提高結腸癌的風險。因此建議,每周至少進行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或是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若是能每天保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那是最好的。

5、定期篩檢
肺癌可能很難檢測出來,目前,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檢測方式。但美國「國家肺癌篩檢研究(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的結果顯示,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T),能提早篩檢肺癌,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因此建議55到74歲,每天一包菸、菸齡超過30年、或是戒菸不到15年者,最好定期最此篩檢。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9-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總感覺自己被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包圍。特別是那些即將面臨大考的考生、經常忙碌加班的上班族以及上了年紀的銀髮族,輕則乏力、口乾、胃口差,重則全身酸痛、夜不能寐,甚至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

以中醫的角度來說,這些症狀其實都是因為「肝」出問題。中醫典籍《素問·經脈別論》認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說明肝的氣血可以撫養筋,肝布散精氣到筋,發揮濡養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肝功能正常,身體自然身強體壯,勞累過後體力恢復得也快。可是當肝臟出現血虛、陰虛等不足時,不但體力下降、容易勞累,甚至還會波及到身體的其他臟腑,出現疲乏無力、頭暈眼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亞健康 」症狀。

因此,「護肝」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以及精力充沛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來學習日常生活中有那些護肝要點吧。

一、向酒精說「不」
酒精可說是肝臟的大敵,飲酒過度不但會研究損害肝臟健康,並可能會導致三大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炎以及肝硬化。如果無法戒酒者,每週也盡量不要飲用超過24克的酒精,女性更應該控制在14克酒精以下。

二、減掉多餘的肥肉
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其中一項主要原因,但這裡肥胖並不單指體重或是外觀的肥胖,而是指體脂率、內臟脂肪過高,所以就算外表看起來是「瘦子」,可卻餐餐大魚大肉、缺乏運動的人,也不代表沒有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只要肝臟內囤積的脂肪超過肝臟總重量的 5% 時,即為「脂肪肝」。另外,因為脂肪肝還沒有專門治療的藥物,所以最好的治療就是運動減肥;但是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則有可能惡化為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三、補充益生菌
研究發現,腸道好菌的多寡與脂肪肝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性。因為腸道中的壞菌像是大腸桿菌會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這種酵素會將體內生成或是體外攝入葡萄糖醛酸化合物水解,轉化成具有肝毒性的物質。

所以平時多補充益生菌,可促進消化與營養吸收、調整體內環境使腸內有益菌能活化、提高免疫力、減少體內致癌物質、活化細胞作用、清除自由基與養肝護肝的功效。

四、補充養肝產品
想要肝臟維持正常運作,還需要有營養素的輔助才行,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群、穀胱甘肽、生物類黃酮等,所以建議可以多攝取柑橘類水果、綠茶、大蒜、橄欖油、綠葉蔬菜等食物,另外像是薑黃跟牛樟芝也同樣是保肝的聖品。

五、多喝水
身體裡,包括肝臟在內的所有器官,都需要有水才能夠正常運作。多喝水,也有助於肝臟解毒系統維持良好性能。當然,也不一定要喝單純的白開水,在水中擠入幾滴檸檬汁或檸檬片,不但可以增添風味,還更加健康。

六、防過勞
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不只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抵抗、代謝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肝臟的氧化逆境(oxidative stress),引起肝臟細胞的損傷。所以,減少體力消耗、降低肝臟負荷,是預防肝病的最好方法。

七、別吃太鹹
可別以為鹽吃多了,只會誘發高血壓而已,還可能會增加脂肪肝風險。根據衛生署的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所攝取的鈉最好超過2400毫克,大約是6公克左右的食鹽。

八、戒菸
菸草煙霧當中幾項物質,正好就是會增加肝臟疾病風險的毒素。因為身體為了代謝這些有害化學物質,肝臟就必須要更加倍努力的工作,導致肝臟容易因為負荷過重而引發肝炎。

九、健康飲食
罐頭、冷凍、微波食品、包裝零食等加工食品,為了延長食物的保鮮期限以及讓食物的口感更好,大多會使用很多的食品添加劑。但是這些化學添加物,需要肝臟消耗更多的時間才能代謝,無形中反而加重肝臟的負擔,長期下來容易誘發肝臟損傷。

十、注射疫苗
研究已經證實B型肝炎、C型肝炎就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因此建議各位民眾,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以降低罹患肝炎風險。另外B型肝炎、C型肝炎的帶原者,建議要定期檢查追蹤。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順利地長大,甚至不惜建立一個防護網,不讓細菌、病毒有任何的可乘之機。但在這樣細心的呵護之下,真的能確保小孩能不生病的健康成長嗎?

「太乾淨」反而降低寶寶免疫力

年幼的寶寶需要更多的照護跟關愛,因此很多父母希望能為寶寶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可是,生長在過度保護之下的「無菌溫室」,會大大減少接觸到微生物細菌的機會。免疫系統如果沒有足夠的刺激,容易造成免疫系統發展不完成,長大後一旦與外界「親密」接觸,生病的機會反而會提高,甚至是出現過敏症狀。

不過這並不表示專家鼓勵大家盡情接觸細菌,畢竟微生物和我們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有些微生物的感染會降低過敏性疾病,有些卻反而會導致過敏。

益生菌增強幼兒機體免疫力

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是:「一種在特定量使用情形下對人體有健康助益的活菌」。簡單來說,益生菌就是經過研究證實,能夠定殖於腸道內、並且繁殖出對人體有正面效益之活性微生物的統稱。

由於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都聚集在腸道,所以補充益生菌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的平衡發展,不僅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還可以平衡免疫系統的發展,幫助預防及改善過敏體質。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肝臟裡囤積了過多的脂肪,導致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為營養過剩而引起的。因為現代人大多都吃得太好,運動量又太少,所以肥胖問題是越來越嚴重,根據統計台灣人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三成,遠高於B型肝炎、C型肝炎,是最普遍的肝臟疾病。

脂肪肝若是沒有控制好,很可能會導致以下三種疾病的產生。

脂肪肝對健康的三大危害

1、誘發心血管疾病

由於脂肪肝會導致血液變得黏稠,過多的油脂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變窄彈性變差,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導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

脂肪肝如果控制不當,很可能會引發脂肪肝炎,發炎時間過長則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有惡化成肝癌的風險。根據統計,每年約有5~7%的肝硬化患者會惡化成肝癌。

3、肝性腦病變

肝性腦病變是肝硬化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肝功能衰竭造成肝臟解毒能力下降,毒素長期滯留在身體內,甚至會進入患者的大腦,引起腦部病變,出現精神混亂、反應遲鈍、雙手顫抖、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狀。
 
目前,脂肪肝尚未有特殊藥物可以治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飲食及生活作息,限制醣類跟熱量的攝取、多吃天然蔬果、補充維生素、少喝酒以及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脂肪肝的控制是相當有幫助的。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秋冬季節,又將進入輪狀病毒肆虐的季節。醫師表示,每年的11月到3月期間,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特別是五歲兒童,一不小心就有感染「病毒性腸胃炎」腸胃炎的風險。

腸胃炎,大致上可以分成「細菌型腸胃炎」及「病毒型腸胃炎」。誘發病毒型腸胃炎的主要病毒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五歲以下兒童是感染的高風險群,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3月間,高峰期為1月份。

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痛常會出現水瀉和嘔吐,可能還會出現頭痛、發燒、腹痛、噁心、肌肉痠痛等症狀。

病毒型腸胃癌的預防方法: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增強免疫力,包括均衡飲食、睡眠充足、保持運動習慣、補充益生菌等。

3.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6.盡量避免跟病患接觸,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新生兒跟幼童。

7.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儘可能熟食及飲用煮沸的開水。

8.病患的糞便及嘔吐物應小心處理,清理後也應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胃炎上身。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是過敏最容易爆發的季節。根據統計,過敏患者每天都在不斷的增加當中。為什麼會有過敏疾病的產生呢?又是那些因素導致過敏?

過敏性疾病的產生主要是免疫系統生病了,對於外來的抗原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比如塵蟎、花粉、黴菌、蟑螂等。正常人對這些抗原並不會產生免疫反應,但是有過敏體質的人,免疫系統就會去攻擊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如果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就會紅腫搔癢;發生在鼻子,就會打噴嚏、流鼻水;如果發生在肺部,就會咳嗽、胸悶、喘不過氣。

那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過敏的人增多?過敏和哪些因素有關?

一、父母有過敏,小孩過敏機率倍增
基因背景、先天體質是必須注意的因子,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如果父母都有過敏疾病,小孩有2/3以上的機率會有過敏疾病;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其後代遺傳發病的機率為1/4。

二、生活周遭的過敏原增加
現代人的衣食住行當中,存在著各式各樣化學物質跟食品添加物,,例如甲醛、甜味劑、香料、香精、色素等,這些都是潛在的過敏原。

三、太愛乾淨
越來越多的專家表示,過敏性患者之所以會不斷攀升,很可能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在乾淨無菌的環境,使得腸道細菌越來越少所造成的。接觸的細菌變少,免疫系統減少刺激,容易因為失控胡亂攻擊進入身體的無害物質,進而引發過敏症狀。就像軍隊一樣,如果沒有常常演習,突然遇到外來入侵者,也不知是敵是友,不分青紅皂白,就亂打一通,過敏性病人的免疫系統就是有這種問題。

四、生活壓力太大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過度緊張,生活壓力過大、經常熬夜、憂鬱等負面情緒的影響,會使自主神經的調控異常,導致呼吸道的過度反應。

五、環境污染
工業化所帶來的空氣和環境汙染,尤其是二手菸、汽機車和工廠所排放的廢氣等,都是誘發因子。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10-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每天都有洗頭,為什麼頭髮還是那麼容易出油呢?遺傳、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有關,甚至跟連洗頭洗得太頻繁也有關係。

三大原因導致頭皮容易出油
頭髮總是很油,主要是因為皮脂腺分泌過多皮脂造成,這通常跟個人體質有密切關係。再加上,如果經常熬夜、偏好油膩辛辣肉類的食物、空氣品質太髒、使用劣質洗髮精或護髮產品、過度頻繁的洗髮等,都會增加頭皮跟頭髮的負擔,甚至影響頭皮的油脂平衡,導致油性髮質。

頭髮老出油怎麼辦?五大祕訣改善改善油性頭皮

一、用正常的方式洗頭
每天都應該洗頭,選擇溫和的洗髮精,並小心的清理頭髮根部。過度用力、頻繁的清洗都會對頭皮造成傷害。

二、不同品牌洗髮精交替使用
不用長時間都只使用同一款洗髮精,洗髮精最好經常交替著使用,容易出油的人可以使用含有吡啶硫酮鋅或水楊酸成分的洗髮精。

三、護髮產品不要塗抹到髮根
油性頭皮,需要格外注意控油,所以護髮的時候注意不要塗在髮根處。

四、少吃油膩、辛辣食物
常吃油膩、辛辣等重口味的食物,身體容易囤積一堆難以消化的脂肪,導致皮脂腺的分泌受到影響。所以想要改善油性頭皮,飲食上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

五、避免熬夜
經常熬夜、長期不運動、吸菸喝酒、過度勞累等,都會影響頭皮的油脂平衡。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9-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便秘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順利排除,這些毒素就只能靠其他途徑排除,因為皮膚也是身體的排毒器官之一,所以當毒素聚集在皮膚部位的時候,久而久之不但會加速老化,讓肌膚變得暗淡無光,還容易引發毛孔粗大、痘痘、粉刺、過敏等肌膚問題。

排便清毒的六大方法

1.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
許多人都是等到有便秘時才跑去廁所,但其實最理想的方式是培養用餐完就有如廁的習慣。因此從現在開始可以試著餐後就跑去蹲馬桶,最初可能還是無法順利排便,但久了之後就會漸漸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

2.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可以軟化糞便,幫助排便。根據衛生署的建議,國人每天至少要攝取25~30克的纖維素,但往往很少人能達到。除了多攝取蔬果之外,也可以以全穀類、糙米、粗糧作為主食來增加纖維素的攝取量。以下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另外像是蜜棗、無花果、熟成香蕉等也都有很好的軟便效果。

3.飲用足夠的水分
雖然補充大量纖維有助於排便,但如果沒有配合適當的水分,也無助於排便。這是因為膳食纖維會吸附水分,因此若是飲水不足的話,也會使得糞便變得又乾又硬,同樣會增加排便的困難,因此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0c.c.的水分。並且最好能在起床後就先喝500c.c.左右的常溫水,更可以提升軟化糞便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在水中添加少許的蜂蜜,因為蜂蜜中的果糖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因此也有助於排便。

4.規律的運動習慣
運動能刺激腸道的蠕動,提高腸道廢棄物的輸送速度。另外有研究顯示憂鬱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之一,因為壓力會降低腸道的蠕動,而運動有助於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因此也可以有效改善因為抑鬱而引發的排便問題。除了運動之外,可以試著每天以繞圓的方式按摩腹部10圈,也有促進腸道運動的效果。

5.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會促使腸道中的纖維素發酵、並分泌有機酸,如此一來就能增加腸道蠕動,刺激排便。因此若是長期為便秘所苦者也可以試著補充優酪乳、優格、乳酸飲料、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6.多吃酵素
補充酵素可以幫助食物的分解、促進消化、提升腸胃道機能,因此有助於改善便秘問題。而酵素則可以藉由生菜沙拉及水果等生鮮食物來補充,另外像是綜合酵素也是不錯的選擇。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8-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的狀態,那麼抵抗力會減退,疾病會趁虛而入。如何緩解疲勞呢?補充四種營養素,立即延緩老化、戰勝疲勞。

一、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是補充體力跟活力的好幫手,因為B1、B2、B6、B12都是人體維持代謝功能的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菸鹼酸、泛酸、葉酸等更能促進神經系統的健康,其中菸鹼酸可以幫助能量的正常代謝,提供人體器官運作所需的能量。

二、鋅
鋅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營養素,其實「鋅」的缺乏對人體的影響特別大,因為鋅是維持生理機能的必須營養素,所以鋅的缺乏將會導致免疫系統產生問題,並提高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三、牛樟芝
牛樟芝富含三萜類化合物、葡聚多醣體、維生素B群等多種營養素,可以幫助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是營養補給、健康維持的保健聖品。

四、蛹蟲草
蛹蟲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必要營養素,因此有助於改善虛弱體質、強化肌肉及消除疲勞。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7-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自己最近皮膚越來越粗糙了嗎?那很可能是因為身體缺乏缺乏維生素跟礦物質了。維生素跟礦物質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缺少其中一項,身體健康就會開始拉警報,出現疲勞、頭暈、嘴角乾裂等各式各樣的症狀。

1、毛孔粗大、長粉刺
皮膚變得粗糙鬆弛是缺乏膠原蛋白的表現,而維他命C就是促使膠原蛋白生成的關鍵營養素,換言之想要養顏美容者可以多補充維他命C。

2、肌肉痠痛、身體發麻
最近常常覺得手腳等身體各部位發麻或者刺痛嗎?這是身體正在提醒你該補充葉酸、維生素B6跟B12,因為缺乏維生素B群,會引起周圍神經功能失調,引起引起焦慮、抑鬱、貧血、疲勞等症狀。

3、口腔潰爛
誘發口腔潰爛的主要原因有三,病毒性感染、口腔癌以及營養素的缺乏。這些營養素包括:維他命C、鋅、維生素B1等。

4.老是抽筋
抽筋的痛苦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抽筋就是其中一種肌肉痙攣的現象。導致肌肉痙攣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鎂跟缺鈣,鎂不足會導致肌肉處於緊繃狀態,最終產生肌肉痙攣。除了抽筋之外,眼皮不停跳動、打嗝也都是因為鎂不足,所引發的肌肉失調症狀。

5、容易生病感冒
動不動就生病感冒者,很可能是因為免疫力下降的關係,而想要有一個強大的免系機制,就需要有足夠維他命C的幫助。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6-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路可說是最簡單的養身之道。研究發現,每天快走25分鐘,可以增加7年的壽命。

德國薩爾蘭大學研究發現,有氧運動、高強度間歇訓練以及重量訓練,對於延緩身體老化具有正面效益,還能幫助將五、六十歲時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減半。而且即使從七十歲才開始鍛煉,到了八十歲罹患心房顫動的概率,在同齡人中也只佔1/10。

研究團隊更表示,每個人每天步行時間至少要超過20分鐘以上,因為長時間坐式生活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風險;相反的,每天走25分鐘以上甚至可以幫助增加7年壽命。

快走對身體的五大個好處

1、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快步行走可增進神經系統的快速反應和協調功能。

2、遠離心血管疾病
德國研究發現,每天散步25分鐘,有助於延長壽命,經常運動甚至能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降低糖尿病風險
提升胰島素的效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4、預防便祕
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預防便祕。

5、抗癌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步行1小時的人,跟幾乎不運動的人相比,罹患癌症的風險減少一半。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嗎?其實乳腺癌並不是專屬女性朋友的疾病,男人也同樣有乳腺疾病。為什麼男人會得乳腺疾病呢?又該如何預防乳腺癌呢?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只有女性才會罹患乳腺癌,確實女癌現在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但是別忘記男性也同樣擁有乳房,自然也存在著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誘發男性乳腺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飲食、生活作息、抽菸喝酒、環境汙染、壓力等,造成身體的雄性激素降低,雌性激素升高,雌激素水平越高,也就越容易導致乳腺癌的發生。

但是,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大約只有女性的1%。而且只要積極的預防,是可以有效控制乳腺癌的發生。

1、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類的食物,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油炸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會使身體產生大量的類雌激素及前列腺素,這類激素會刺激腫瘤細胞的增生,提高罹癌的風險;脂肪還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而使癌細胞有機可乘。

2、戒菸。
研究顯示吸煙不僅會誘發肺癌,也是導致男性乳腺癌的罪魁禍首。

3、少喝酒。
有許多研究都顯示,飲酒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並且根據統計有飲酒習慣的人跟沒有飲酒習慣的人相比,罹患乳癌的機率確實比較高,而且喝下的酒精越多的人,罹癌的風險性也會跟著上升。酒精之所以會提高乳癌風險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酒精經過代謝之後會轉換成雌激素,是導致乳癌的因子。二是因為酒精會降低體內的葉酸含量,而葉酸的缺乏又會促使腫瘤細胞的發生率。

4、維持標準體重。
調查統計,男性體重超重的人,身體雌激素的水平也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出現一些女性化的特徵,例如乳房的發育、鬍鬚少,這些都是因為雌激素水平升高造成的。而雌激素又是誘發乳癌的關鍵因素,所以不管男女,建議都要多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5、警惕乳癌徵兆。
洗澡時,要時常檢查自己的乳房,出現乳房腫脹有結塊、乳頭出現凹陷、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得高,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比較高嗎?研究發現,癌症與身高有一定的關聯性。就女性來說,每增加10厘米,罹癌機率大約就增加18%;男性則增加11%。

英國牛津大學針對150公分到180公分的的女生進行研究,發現高個子的女生,比矮個子的女生更容易罹患癌症,除此之外,女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罹患癌症的風險就會提高16%。

但是,研究人員也表示,這項研究只能說明癌症與身高有某種關聯性,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而且誘發癌症的因素非常多,基因遺傳、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周遭環境以及運動量都會有影響。特別是以下群族,可說是罹癌的高風險群,更是需要小心預防。

1、愛吃肉。
美國研究發現,愛吃肉的人罹患癌症或糖尿病的風險會倍增。尤其是紅肉,所含的苯丙胺酸及肌酸在高溫烹煮之下,就會形成越多的雜環胺,而雜環胺也已經經過動物實驗證實,對於大腸具有致癌性。除此之外,紅肉當中的血紅鐵素也會促使亞硝胺與其他有毒物質的生成、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以及自由基的形成。因此有研究指出,血紅素鐵攝取量越高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就越高。

2、經常熬夜。
因為睡眠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免疫系統,熬夜或失眠都會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削弱身體預防癌細胞增生的能力。並且根據統計,有將近88%的癌症患者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

3、營養不均衡。
維生素A、C、E被稱為抗氧化的鐵三角,是保護身體的重要營養素。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容易罹患肺癌;缺乏維生素C,就容易患食道癌、胃癌;缺乏維生素E,口腔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等容易找上門。

4、高密度脂蛋白過低。
膽固醇也有好有壞,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意味著高血脂,而高密度脂蛋白過低也是不健康的,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於2.8mg/dL,罹患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的風險會比較高。

5、愛喝酒、抽菸。
英國研究發現,40%罹患癌症的英國人是因為生活習慣引起的,特別是吸煙更是癌症的首要誘因。抽菸已經被證實會增加許多癌症的發生率,例如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腎臟癌、口腔癌、胰腺癌等。除了吸菸之外,也要盡量避開二手菸,因為即使只是吸入二手菸也會增加肺癌的風險。

6、體重過重。
體重過重也是誘發癌症的因素之一,許多研究都表示肥胖會增加大腸癌、乳腺癌、腎臟癌、子宮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

7、家族當中有人罹患癌症。
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3-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呼籲民眾重視血栓疾病。研究顯示,每靜坐一小時,罹患血栓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0%。

甚麼是血栓

血栓指的是血管中的血液凝結塊,原本是受傷時的止血機制。但隨著年紀增長、壓力、飲食習慣等等的影響下,使得血中的凝結塊越來越不容易溶解,而在血管中堆積。如果血塊不斷在血管中堆積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例如心臟血管被血塊給堵塞住了,會引起心肌梗塞;而大腦的血管被堵住了會引發腦中風。

根據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統計,在美國每年有10~3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相關住院人數超過50萬;在歐洲,每年有5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超過愛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總和。

靜坐一個小時,血栓風險增加10%

研究發現,顯示每多坐一個小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便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因此,提醒大家要多運動,能有效減少血栓風險。

如果是需要久坐的民眾,例如辦公室辦公、駕駛人員或是經常長途旅行的民眾,建議要時常伸展腿部,並且起身在附近走動一下,這對健康的血液​​循環來說非常重要。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0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道是身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也聚集了大多數的毒素。過多的毒素在身體的器官組織當中囤積,容易導致發炎反應的產生,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疾病的出現,例如慢性疲勞、關節炎、肝臟病變、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皮膚問題、癌症等。

所以,需要適時的清清腸道,排除身體的廢物跟毒素,才能提升身體健康以及預防疾病的產生。

第一招:早上一杯溫開水
多補充水分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毒素的代謝,使毒素能夠順利地從尿液中排出。建議,每天早起一杯溫開水,提神醒腦又暖胃。

第二招:一天一蘋果
蘋果中的果膠,可以幫助吸附腸道毒素;另外還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促進宿便的排出。

第三招:以糙米取代白米飯
糙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大量膳食纖維,不僅促進腸道蠕動,還可以增進腸道好菌的繁殖,預防便秘以及大腸癌。

第四招:紅豆、綠豆清熱解毒
紅豆不僅能利尿,還能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綠豆則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幫助身體排毒、消腫。

第五招:竹炭微粒排毒好方便
竹炭微粒是一種包覆型態的活性碳,以外觀來說肉眼觀察就是一粒一粒的小黑粒。他的外膜可以控制在人體的大腸段才會崩解,以達到定位標靶的目的,當外膜崩解了以後,裡面的微米化碳粉會開始與大腸段的毒素做結合。然後排出體外。這個目的就是避免肝膽排出的毒物又被循環經由腸壁吸收進入身體的方法。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9-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肝臟是沉默器官,肝病更是健康的隱形殺手,許多患者在被診察出罹患肝病的時候,往往都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為早期肝病,難以透過驗血檢測,通常都是等到病情已經很嚴重,才可能會出現疲勞、貧血、黃疸、四肢水腫等症狀。

誘發肝病的原因相當多,飲酒過量之最常見的原因,其他包括暴飲暴食、壓力、肥胖、過勞等也都會增加罹患肝病的機率。所以守護肝臟,要先從健康生活習慣著手,以下是護肝的十種方法。

一、向酒精說「不」
酒精可說是肝臟的大敵,飲酒過度不但會研究損害肝臟健康,並可能會導致三大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炎以及肝硬化。如果無法戒酒者,每週也盡量不要飲用超過24克的酒精,女性更應該控制在14克酒精以下。

二、減掉多餘的肥肉
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其中一項主要原因,但這裡肥胖並不單指體重或是外觀的肥胖,而是指體脂率、內臟脂肪過高,所以就算外表看起來是「瘦子」,可卻餐餐大魚大肉、缺乏運動的人,也不代表沒有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只要肝臟內囤積的脂肪超過肝臟總重量的 5% 時,即為「脂肪肝」。另外,因為脂肪肝還沒有專門治療的藥物,所以最好的治療就是運動減肥;但是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則有可能惡化為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三、補充益生菌
研究發現,腸道好菌的多寡與脂肪肝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性。因為腸道中的壞菌像是大腸桿菌會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這種酵素會將體內生成或是體外攝入葡萄糖醛酸化合物水解,轉化成具有肝毒性的物質。

所以平時多補充益生菌,可促進消化與營養吸收、調整體內環境使腸內有益菌能活化、提高免疫力、減少體內致癌物質、活化細胞作用、清除自由基與養肝護肝的功效。

四、補充養肝產品
想要肝臟維持正常運作,還需要有營養素的輔助才行,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群、穀胱甘肽、生物類黃酮等,所以建議可以多攝取柑橘類水果、綠茶、大蒜、橄欖油、綠葉蔬菜等食物,另外像是薑黃跟牛樟芝也同樣是保肝的聖品。

五、多喝水
身體裡,包括肝臟在內的所有器官,都需要有水才能夠正常運作。多喝水,也有助於肝臟解毒系統維持良好性能。當然,也不一定要喝單純的白開水,在水中擠入幾滴檸檬汁或檸檬片,不但可以增添風味,還更加健康。

六、防過勞
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不只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抵抗、代謝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肝臟的氧化逆境(oxidative stress),引起肝臟細胞的損傷。所以,減少體力消耗、降低肝臟負荷,是預防肝病的最好方法。

七、別吃太鹹
可別以為鹽吃多了,只會誘發高血壓而已,還可能會增加脂肪肝風險。根據衛生署的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所攝取的鈉最好超過2400毫克,大約是6公克左右的食鹽。

八、戒菸
菸草煙霧當中幾項物質,正好就是會增加肝臟疾病風險的毒素。因為身體為了代謝這些有害化學物質,肝臟就必須要更加倍努力的工作,導致肝臟容易因為負荷過重而引發肝炎。

九、健康飲食
罐頭、冷凍、微波食品、包裝零食等加工食品,為了延長食物的保鮮期限以及讓食物的口感更好,大多會使用很多的食品添加劑。但是這些化學添加物,需要肝臟消耗更多的時間才能代謝,無形中反而加重肝臟的負擔,長期下來容易誘發肝臟損傷。

十、注射疫苗
研究已經證實B型肝炎、C型肝炎就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因此建議各位民眾,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以降低罹患肝炎風險。另外B型肝炎、C型肝炎的帶原者,建議要定期檢查追蹤。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8-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今年世界心臟聯盟提出的主題是「健康心臟選擇,綠色美好人生」,提醒大家要好好愛護心臟健康。

國民健康署表示,心臟病是台灣民眾的第二號殺手,光是去年就奪走了1萬9400位民眾的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

對此,國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民眾發起「救心七行動」,推動:「拒菸」、「多動」、「挑食」、「控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及「健檢」,政府將透過社區、職場、學校等,共同營造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環境,並降低國人罹患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搶救國家的國力大作戰。

除了「救心七行動」,我們還可以透過護心的六大守則來預防心臟病。

一、不要吸菸或使用菸草
不論是吸菸還是二手菸,都是誘發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菸草當中的化學物質以及其產生的氣體,例如尼古丁、菸焦油、一氧化碳等,容易傷害我們的心臟、血管,使血管縮小、動脈粥狀硬化,最後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二、保持運動習慣
增加活動量以及每周數次的規律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致命性的心臟疾病風險。並且透過運動還能幫助維持正常體重,並且降低其他會危害心臟健康的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對於健康的正面效益更加倍。

嘗試每周至少進行數次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並且研究顯示即使是短時間的運動對於改善身體都是有幫助的,因此若是沒有時間或是體力不足而無法進行長時間運動的人,就算每次的運動時間只有10分鐘,但是每天三次累積到30分鐘,一樣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攝取健康食物
健康的飲食習慣能夠幫助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而DASH飲食以及地中海飲食都是有益於心血管疾病的飲食計畫。

究竟甚麼是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飲食呢?飲食內容應該包括豐富的蔬菜、水果、粗糧、豆類以及低脂肪的魚類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促進心血管的健康。蔬菜、水果以每天5~10份為目標;魚類則一星期攝取數次,鮭魚和鯖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脂肪的攝取量也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應該要盡可能地遠離某些脂肪。脂肪的類型包括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等,而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就是,我們應該避免攝取的脂肪類型,因為它們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產生的元兇之一。不飽和脂肪酸,才是有利於心臟健康的脂肪,再攝取油脂的時候應該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例如橄欖油、芥花油、油菜籽油、亞麻籽油、堅果以及酪梨等。

●含飽和脂肪的食物:
1.紅肉:牛、豬、羊肉等
2.全脂的乳製品:鮮奶、起司、乳酪等。
3.部分油脂:動物性奶油、豬油、鮮奶油、花生油等。
4.零食甜點:巧克力、餅乾、蛋糕等。

●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1.速食油炸食品
2.烘焙糕點
3.人造奶油
3.洋芋片
※如果包裝盒上的營養標示,有寫著「部分氫化」則表示它含有反式脂肪,如果是「全部氫化」則表示有飽和脂肪。

另外飲酒量也是要特別注意的一點,雖然適度的葡萄酒有利於心臟健康,但是過量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女性以及超過65歲的男性每天的飲酒量最好控制在一杯以內,65歲以下的男性一天則最好不要超過兩杯。

四、維持標準體重
多餘的體重可能會導致促使誘發心臟疾病的風險因子的增加,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等。

究竟超重、肥胖的標準又是甚麼呢?每個人的健康體重主要依年齡、性別、身高而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界定體重過輕、健康體重、過重或是肥胖。但是除了BMI之外,腰圍尺寸也是肥胖與否的判斷依據,因為腹部脂肪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脂肪組織,所以即使BMI正常但只要腰圍過也同樣為高風險群。


(圖片來源:健康99網站)

五、獲得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比我們所想像中還要嚴重,許多研究顯示若是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發、糖尿病以及憂鬱症的風險都會增加。大多數的成年然每晚至少需要7~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要是少於6小時,或是睡眠品質不佳,對於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六、定期健康檢查
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都會危害心臟和血管健康,但是這些風險因素通常沒有經過檢測是難以察覺,因此定期抽血檢測能夠告訴我們各項數值正常與否,若是有異常也可以提早作出對策,以防情況持續惡化。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7-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抗癌聯盟認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早期診斷是能夠治癒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因此,提出的惡性腫瘤的三級預防概念:

第一級預防: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
大約有八成的癌症,是因為環境和生活習慣造成的,因此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戒菸、不酗酒等,是防癌的第一步。另外,施打疫苗也是屬於一級預防,例如施打B型肝炎疫苗等。

第一級預防: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絕大多數的癌症,早期發現並醫治,治癒的成功機率是很高的。所以建議,癌症的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的人,一定要定期進行癌症篩檢。一旦發現自己身體出現異狀,請立即至醫院做相關檢查,越早發現才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級預防: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對癌痛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級止痛方案,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基本原則為由非嗎啡類藥物過渡到嗎啡類藥物;由小劑量開始,根據止痛效果逐步增加劑量;以口服為主,無效時直腸給藥,最後注射給藥;定期給藥。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5-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平時有在留意自己的身體症狀嗎?有時候,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身體異狀,很可能就是身體正在提醒你正在生病所發出的警訊。特別是以下五種出血情況,當心就是罹患癌症的預兆。

一、尿血
尿道出血,在排除吃太多紅色素食物、運動過量、藥物過敏、腎臟外傷、尿道感染、尿結石等可能原因之後,就需要考慮是否有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因為肉眼可見的血尿,是罹患腎臟癌跟膀胱癌的主要症狀,另外也有約%的前列腺癌患者會出現血尿。

二、流鼻血
沒有任何外力因素,卻長期且反復的流鼻血,並且同時伴隨著頭痛、耳鳴、聽力下降、頸部腫塊等症狀,就需要高度警戒是否為罹患鼻咽癌的可能。

三、便血
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痔瘡跟便祕都有可能,只是這兩種的血液大多是鮮紅色,但是大腸癌的便血卻是暗紅色的,並且附著於糞便的表面。如果經常便血,最好至醫院做大腸癌篩檢。

四、陰道出血
女性朋友,如果在停經後或非月經期間陰道還有出血症狀,並且伴隨著白帶增多、陰道分泌物、有異味等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子宮頸癌、陰道癌等婦科腫瘤的警訊。

五、牙齦出血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白血病患者有出血症狀,牙齦出血更是特別常見。另外,肝癌患者的牙齦跟皮膚黏膜也可能有出血症狀。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4-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菸有害健康,是大家都無法否認的事情。因為吸菸會增加支氣管、肺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為什麼吸菸會跟糖尿病扯上關係呢?近期有一個研究發現,戒菸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吸菸和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國際研究小組,在分析了八十八項吸菸與糖尿病的相關研究之後,發現吸菸者跟非吸菸者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性增加了1.4倍。

但是,在吸菸者戒菸五年之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反而能夠降下到1.2倍。所以,為了健康著想,各位癮君子還是盡早戒菸吧。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892-1.html

文章標籤

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